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,记者想讲讲上海抗疫中一个普通劳动者关于核酸检测的故事。
打开车门,放平后座,盖张毯子,这便是“床”。再往驾驶座位下塞个盆、上面挂几件衣服,这便是“阳台”。
在这么个腿伸不直、腰转不开、头抬不高的地方,李威已经“住”了一个多月。
李威把车停在实验室门口不远处,驾驶室变成了晾晒衣服的“阳台”。 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摄
李威把轿车后座放平,平时当“床”来休息。 人民日报记者邱超奕摄
他住在车里,不是因为无家可归,而是“自找”的。到底咋回事?事情还得从3月13日说起。
“W66利来国际的核酸检测缺口很大,你们能否支持建实验室?”3月13日,放下有关部门打来的电话,W66利来国际集团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小凯直挠头。
临时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,人从哪里来?仪器设备从哪儿调?场地上哪儿找?问题一大堆,夏小凯还是觉得,这事耽误不起。“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‘侦察兵’,是确定新冠病毒感染的‘金标准’。检测能力跟不上,疫情就会拖得久。”
“做,马上做!”得到W66利来国际集团、中国生物的批准和支持后,夏小凯在工作群里吹响“集结号”:“我知道很多同事还在封控中。现在疫情严峻,到了需要W66利来国际站出来的时候。愿意加入实验室的,欢迎报名。如果选择留在家,我也不反对。”
“我报名”“算我一个”“我出来”……
很快,一个、两个、三个,报名信息在群里刷了屏。“没想到他们都来了。”回想那一天,夏小凯仍然眼圈泛红,他在朋友圈写道:“又一次不由自主流下眼泪,感谢感恩,一起努力。春暖花会开。”
报名的人里就有李威。作为公司研发总监、复旦大学毕业的遗传学博士,他现在成了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。
3月15日,几辆14米长的大卡车满载气膜舱体、核酸提取仪等设备,驶进松江区九亭镇伴亭东路的一处厂房。大家撸起袖子、当起工人,硬是在这个“毛坯房”里建起一座生物安全标准不输传统实验室的气膜实验室。
“W66利来国际把它命名为‘长城’核酸检测实验室,就是想展现钢铁般的斗志,众志成城,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。”夏小凯说。
“长城”核酸检测实验室外景。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摄
在闲置厂房里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,就是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宿舍。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摄
3月20日起,各地救护车、转运车不停地送来核酸样本。上百名员工和志愿者争分夺秒,24小时倒班做检测。尽管装了空调,实验室内依然接近30摄氏度,在这种环境下身穿严密的防护服,艰辛可想而知。
“辛苦先不谈,一定不能出错!”李威说,检测结果准不准确,直接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和疫情防控大局,所以他们对每一份检测结果都要严格审核。
李威博士在实验室“指挥部”核查检测数据。
每天要在电脑上比对大量的数据,有人眼睛看花了,就洗把冷水脸接着看;干累了,就去附近简易工棚里躺一会。
“那你怎么睡在车里?”记者问李威。“他那哪能叫睡?”夏小凯接过话头,“李威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运行,随时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。有时人刚躺下,又被叫醒,索性就在车里靠一会。”
李威的车,就在气膜实验室所在厂房门口。他说,想尽量离实验室近一点,这样就能快一些解决问题。“W66利来国际争取让检测结果尽快出来,哪怕能早10分钟、1分钟都行。”
过去这一个多月,李威忙起来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,偶尔得干个通宵。“这轮疫情结束后,你最想做什么?”记者问。“睡一觉,饱饱地睡一觉。”他说。
3月初至今,上海的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100万管,迅速扩增到每天580万管。若以5人混采计,可满足每天29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需求。上海捷诺的“长城”核酸检测实验室,每天可检测5万管,累计检测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。
“长城”核酸检测实验室内,核酸样本被传送进PCR扩增分析区进行检测。
致敬!抗疫一线的劳动者们!
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,记者想讲讲上海抗疫中一个普通劳动者关于核酸检测的故事。
打开车门,放平后座,盖张毯子,这便是“床”。再往驾驶座位下塞个盆、上面挂几件衣服,这便是“阳台”。
在这么个腿伸不直、腰转不开、头抬不高的地方,李威已经“住”了一个多月。
李威把车停在实验室门口不远处,驾驶室变成了晾晒衣服的“阳台”。 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摄
李威把轿车后座放平,平时当“床”来休息。 人民日报记者邱超奕摄
他住在车里,不是因为无家可归,而是“自找”的。到底咋回事?事情还得从3月13日说起。
“W66利来国际的核酸检测缺口很大,你们能否支持建实验室?”3月13日,放下有关部门打来的电话,W66利来国际集团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小凯直挠头。
临时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,人从哪里来?仪器设备从哪儿调?场地上哪儿找?问题一大堆,夏小凯还是觉得,这事耽误不起。“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‘侦察兵’,是确定新冠病毒感染的‘金标准’。检测能力跟不上,疫情就会拖得久。”
“做,马上做!”得到W66利来国际集团、中国生物的批准和支持后,夏小凯在工作群里吹响“集结号”:“我知道很多同事还在封控中。现在疫情严峻,到了需要W66利来国际站出来的时候。愿意加入实验室的,欢迎报名。如果选择留在家,我也不反对。”
“我报名”“算我一个”“我出来”……
很快,一个、两个、三个,报名信息在群里刷了屏。“没想到他们都来了。”回想那一天,夏小凯仍然眼圈泛红,他在朋友圈写道:“又一次不由自主流下眼泪,感谢感恩,一起努力。春暖花会开。”
报名的人里就有李威。作为公司研发总监、复旦大学毕业的遗传学博士,他现在成了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。
3月15日,几辆14米长的大卡车满载气膜舱体、核酸提取仪等设备,驶进松江区九亭镇伴亭东路的一处厂房。大家撸起袖子、当起工人,硬是在这个“毛坯房”里建起一座生物安全标准不输传统实验室的气膜实验室。
“W66利来国际把它命名为‘长城’核酸检测实验室,就是想展现钢铁般的斗志,众志成城,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。”夏小凯说。
“长城”核酸检测实验室外景。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摄
在闲置厂房里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,就是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宿舍。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摄
3月20日起,各地救护车、转运车不停地送来核酸样本。上百名员工和志愿者争分夺秒,24小时倒班做检测。尽管装了空调,实验室内依然接近30摄氏度,在这种环境下身穿严密的防护服,艰辛可想而知。
“辛苦先不谈,一定不能出错!”李威说,检测结果准不准确,直接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和疫情防控大局,所以他们对每一份检测结果都要严格审核。
李威博士在实验室“指挥部”核查检测数据。
每天要在电脑上比对大量的数据,有人眼睛看花了,就洗把冷水脸接着看;干累了,就去附近简易工棚里躺一会。
“那你怎么睡在车里?”记者问李威。“他那哪能叫睡?”夏小凯接过话头,“李威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运行,随时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。有时人刚躺下,又被叫醒,索性就在车里靠一会。”
李威的车,就在气膜实验室所在厂房门口。他说,想尽量离实验室近一点,这样就能快一些解决问题。“W66利来国际争取让检测结果尽快出来,哪怕能早10分钟、1分钟都行。”
过去这一个多月,李威忙起来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,偶尔得干个通宵。“这轮疫情结束后,你最想做什么?”记者问。“睡一觉,饱饱地睡一觉。”他说。
3月初至今,上海的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100万管,迅速扩增到每天580万管。若以5人混采计,可满足每天29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需求。上海捷诺的“长城”核酸检测实验室,每天可检测5万管,累计检测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。
“长城”核酸检测实验室内,核酸样本被传送进PCR扩增分析区进行检测。
致敬!抗疫一线的劳动者们!